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赖镇桃 深圳报道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言,技术变化是文明史的核心。
当承载文明书写功能的书籍出版,遇上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革命,会发生什么?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联通产学研各个领域,来自相关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智库机构、行业协会、出版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等方面的相关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浪潮下出版行业的变与不变、内核与重塑。
未来属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类
图书出版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它的每一次迭代,都和技术变迁息息相关。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表示,纸质图书伴随着人类文明挺进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根本改变,低成本、快节奏的移动阅读、听书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据业内研究数据,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了7.04%,而数字出版产业却连续三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一些图书馆要求数字化图书产品采购。周青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数字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传统出版的市场空间,“笔与纸”的传播正在向“数与屏”发展,倒逼出版企业创新求变。
而现在,数字技术不仅深刻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还将广泛参与内容的创作、编辑和分发。简言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内容出版的边界。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看来,数字出版先后经历四个阶段,即电子出版时代、网络出版时代、前数字出版时代和当下由生成式AI引领的数字出版时代。大模型的出现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对内容创意创作、分发传播策划、日常工作效能的革新。Sora的文生视频让人惊艳,大模型的一键分发、精准审校也让编辑出版人从琐碎低级的事务中解放。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还在现场向同行“推销”起了自家的人形机器人——幻灯片的照片里,“编校机器人”正站在印刷机前兢兢业业地审校文稿,和前段时间大热的“机器人进厂打工”有异曲同工之妙。“上海理工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续航上已经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能够实现出版内容的自动化整合编纂、智能化润色加工和创造性生成,还能与受众进行自然、生动的交流,提供导航帮助、信息解答等服务,”丁晓东介绍。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始“上岗”,是行业拐点、未来已至,但多少也会引发“机器换人”的焦虑。
2023年4月高斯发表的《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大规模影响》报告中指出,全球约18%的工作岗位有可能被自动化技术取代,影响多达3亿人的职业生涯。
报告通过对中国1639种职业、19265条职能、23534种工作内容AI替代率进行分析发现,视觉传达设计人员、装饰美工等与美术、视频、作图相关的职业,被AI替代的工作内容超过了80%,文字编辑、网络编辑等与文字生成和修改高度相关的职业,被替代的工作内容也超过了75%。
对此,同方知网总经理张宏伟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编辑,只能是充当辅助和增强人类的角色。”这也延伸出人工智能的一个悖论——一方面,AI大模型可以促进“知识平权”,让更多的人公平、无障碍地获取、利用知识信息,成为潜在的知识创造者、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另一方面,AI大模型也可能加剧“数字鸿沟”,让不擅长使用AI的出版机构和个人,能力差距被放大,逐步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聂小林一语概括,未来不属于人工智能,而是属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类。
AI掀起出版业革命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言,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相遇。
当人工智能重塑图书出版、拉开一幅澎湃的赛博图景时,业内也开始反思,AI可以取代一切吗?科技和艺术表达之间可以如何更好地相融?
机器幻觉,是生成式AI时常被诟病的缺陷,而在内容为核心的出版行业里,虚假信息的问题则会进一步被放大。腾讯研究院此前曾发布分析文章指出,当提问的知识范围超出问答式AIGC程序的数据库时,程序仅依据表层字词的对应关系抓取知识并进行重组,答案很容易就会变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些虚假知识的生成被称为“机器幻觉”,很容易由此造成虚假信息泛滥,产生文化污染。
“人工智能确实正在出版业掀起一场革命,可以辅助我们提升内容的质量,但生成式人工智能依然离文学作品有距离,很简单,它不能体现出人和文学作品独有的情感,”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联想到几个月前国内某高校的学者使用国产大模型创作出百万字人工智能玄幻小说,百万字级别是大部头巨著,“但内容能否给读者惊喜、引起他们的兴趣去阅读,还是要打个问号。”
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则表示,AI永远无法代替书店。他提出,一个人逛书店或者听一本书,能够产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效果,叫作偶遇。只有偶遇能引发学习的随机性,而这种随机性会将人带到崭新的领域,也因此书店出版得以存续。而如果靠推算的算法来获取信息,便会陷入越来越紧的信息茧房。
此外,技术浪潮重塑出版行业,坚守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依然是关键。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方卿看来,数字技术固然让出版行业迸发出更大活力,但经典内容的创作依然需要出版行业大家,他们往往具备家国情怀、时空关照和创新精神。
腾讯互动副总裁张巍表示,如今,人工智能将全生命周期地改造出版业,从创意策划到内容生产,都将受益于AI技术的加持。“我们都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文化仍然是出版最根本的属性和功能,只有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更多优质、有深度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