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这次要多少斤鱼呀?”养殖大户韦海勋乐呵呵地开着玩笑。时下,走进广西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村民们正忙着起鱼、称重、打氧、装车……
“韦大哥,我又来收鱼咯!这次先要1500斤,快把又大又肥美的鱼统统都收到我车里来!”看着刚刚捕捞上来的一条条鲜活肥美的大鱼,来自贵州的收购商李先生赞不绝口。良好的水域环境成就了这一派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这里产出的河鱼肉质鲜美,颇受贵州、四川、重庆等外地客商的青睐。
世代耕农变渔民
信河村毗邻红水河畔,自岩滩水电站1992年下闸蓄水后,在信河村形成了约4200亩的水库湖面,1000多名村民也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仅靠着上级政府的各项补贴艰难度日。
穷则思变,为带领库区群众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信河村“两委”邀请县里的水产养殖专家参加信河村村民大会,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同时,组织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到大化等地参观考察,与当地养鱼致富的农户面对面交流,学习和吸取淡水养殖的方法和经验。
在村“两委”的积极谋划与大力推动下,村民们树立了发展水面养鱼的信心,纷纷做起了“水”的文章。“淡水养殖产业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是适合库区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我们成立起养鱼合作社,部分水面由村民集体养殖,部分水面对外招商开发,村民通过流转水面就能享受到租金分红。”信河村党支部书记卢荣桥说。
特色渔业奏响了信河村的致富“新乐章”,通过水面流转创立的水产养殖基地,仅租金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增收50万元以上。目前,信河村已经建成纳虽、河稳、坡前三大养鱼场,分别由2家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公司经营,年产成鱼约200万斤,产值近20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养殖户的“双增收”、共富裕。
以渔净水护生态
既要渔民腰包鼓,也要碧水长流淌。近两年,为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信河村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经过外出走访考察、多方论证,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决定带领村民走绿色之路、生态之路。
2022年2月,信河村正式启动大水面生态养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利用坡前屯500亩的大水面面积进行养殖,并采取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方式进行“零投放”放养,主养大头鱼、白鲢鱼、叉尾鱼等鱼类,可以有效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真正实现“以渔养水、以水护渔”。
“过去,信河这边的网箱养鱼虽然鼓起了渔民们的钱袋子,但大量网箱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质。现在我们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既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还实现了渔业增产增收,库区老百姓们也能享受到生态红利了!”大同乡副乡长韦拥政说。
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以股集资组建了东兰县信河湖保利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并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进发展大水面养殖。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资130万元,共带动143户农户481人参与,可实现户均增收3000-5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渔业转型再升级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信河村积极整合水面资源,大力清理河湖四乱、规范养殖区域,为打造信河垂钓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2023年5月,信河垂钓基地正式开钓,成功吸引周边市县的1000多名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旅游,创造了营业收入20多万元。
“今年五一节期间,我每天都在这摆摊,除了卖自家的三月李,还能卖点饮料、零食,有时候都不够卖呢,一天下来也能有个两三百块的收入。”村民韦慧开心地介绍起自己的“小生意”。
自信河垂钓基地开钓以来,不仅为当地村民、商贩提供了免费摊位30余个,促进周边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平均每周吸引200多名钓鱼爱好者前来“打卡”,有效推动了渔旅融合发展。随着全县露营旅游休闲产业的兴起,资源丰富的信河村也获得了龙头企业的投资进驻,实现东兰县红水河大于旅游垂钓度假酒店项目的成功落户。
“好山好水育好鱼,这是信河村的最大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集淡水养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渔旅结合’新业态,真正做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以鱼富民。”大同乡党委书记黄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