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海口新海客运综合枢纽今起试运营
“鲲鹏”展翅自贸港
历时3年建设,雄踞海南岛北端的巨大“鲲鹏”——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将于11月29日投入试运营。这将大大提高新海港服务水平,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琼州海峡是我国三大海峡之一,地处要冲,被誉为“黄金水道”,我省90%以上的生活物资、三分之一的客流量都要通过琼州海峡运输。
地处琼州海峡南岸的新海港既是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双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连接点;既牵系重大国家战略,也承载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0年10月,位于新海港的新海客运综合枢纽项目开工建设。建设者们克服体量大、难度高、涉及专业面多等重重困难,运用新理念、新技术,通过政企合力推动项目建成投用。
新理念
集经济适用绿色美观于一体
省政府印发的《海南省港口资源整合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以“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推进新海港片区建设。
据项目方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工程设计之初,项目方就将新海客运综合枢纽项目定位为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向而行、融合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建设环境健康、绿色环保、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
“项目采用了整体式的建筑处理,将主楼、候船廊、地面交通中心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陈明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建筑首层仅保留必要的交通及办公空间,其余部分皆为架空层,最大限度地将场地利用起来,保证车行流线畅通无阻。不仅如此,客运枢纽的出发层和到达层分开设置,旅客流线设计清晰合理。
据介绍,项目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也不仅仅将其作为一个交通枢纽,更是港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设计到建设都充分考虑形成和谐的港城关系,与免税城及周边城市空间、环境相协调。”陈明伦说,“该项目功能齐全,场地区划、建筑分区及动线组织延续港区工艺配置,保证新建与现状工程顺利衔接。”
新挑战
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
尽管项目已经交付,但中交四航局新海枢纽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宇辉依然驻守在项目部,站好试运营前的最后一班岗。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近36.6万平方米。”看着这里从一片空地,到一栋如此大体量的建筑拔地而起,王宇辉感触良多,“项目建设一路都在‘披荆斩棘’,最主要的是施工难度太大了。”
施工难度有多大?“工程不仅体量庞大,综合性强,而且所涉专业面繁多。”王宇辉告诉记者,仅项目钢屋架就有复杂的杆、球构件4万余件,每一根杆件的高度、倾斜度与焊接球的相对位置都不一样,不仅结构复杂,构件种类繁多,而且多是曲面形状,对拼装精度要求极高。
“你看这个玻璃幕墙,安装高度为45米约15层楼高,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指着客运枢纽顶部的斜面,王宇辉说道,这些玻璃幕墙一侧为连续曲线构造,要求玻璃尺寸不一,对玻璃定制和安装精度控制要求极高。
王宇辉告诉记者,该项目自2020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承担此项工程施工重任的中交四航局在施工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难点面前,集中组织优秀的施工队伍,运用先进工艺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了项目建设。
新技术
BIM技术让项目实现“双飞跃”
如何破除难题,又快又好建设该项目?在王宇辉看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让工程项目实现智慧管理、智慧工地“双飞跃”。
“为了确保项目钢屋架拼装精度,我们采用‘原地低空散拼+分区整体提升’方法,把整个网桁架分成15个片区,对网桁架进行全面建模,提取出各球节点精准坐标,以指导现场拼装。”王宇辉说道,这样的好处是在减少高空作业风险、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除了新技术的“加持”,为保障项目进度,海南省、海口市多部门均派出工作组驻扎在新海港现场办公,参加项目每周例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我省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
新海客运综合枢纽即将迎来车客的考验,王宇辉对此充满期待。“我们希望这个项目真正带动新海港片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等产业发展,为琼州海峡经济带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出一份力。”王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