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首页 > 商业 > 列表

白露至,看草木染霜,愿岁月无恙!|思维品书

时间:2023-09-10 11:26:10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3293次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第3个节气。农历言:“斗指类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过后,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结成细小的水滴,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的说法,即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便不能再赤膊露体了。“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这时如果贪食寒凉,更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老、弱、病者更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凉。

身体健康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内心的安宁祥和同样弥足珍贵。入秋渐微凉,让我们告别夏日的炎热浮躁,谨遵换季养生的古训,在好书阅览中,探寻身体与心灵的治愈之道,因此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关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希望读者在领略白露之美的同时,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饮食滋味》

作者:徐文兵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摧毁了传统,营养和元素代替了味道……关于吃的一切都有了变化。怎样吃才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才真正能抚慰中国人的身心呢?

为什么选择读《饮食滋味》?因为,《饮食滋味》讲的是适合中国人每个人体质的饮食之道。也许你会觉得,活了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如何饮食是根本不用学的。其实,读完这本书,你的饮食观和人生观将会有巨大的改变。

本书是《黄帝内经说什么》的作者徐文兵老师从《黄帝内经》等经典中总结出的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营养智慧,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解答我们的身体真正缺什么,应该吃什么以及怎样吃的重大生命问题。

滋和味的区别,滋,红色的舌头和唾液的滋润,形成水火交泰,就是滋。《说文》段玉裁注曰:益也。草部兹下曰。草木多益也。此字从水兹。为水益也。凡经传增益之义多用此字。指水多益,能解释清楚。

味,有气味和口味。气味是指鼻子可以闻到的味,香、臭等。口味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扩大开来看,相对应的有涩焦淡辣鲜。

中医和西医的营养学的区别,中医以人为本,西医以食物为本。以人为本,是以天地人为坐标系的,注重应季、饮食有节,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吃东西。吃什么不重要,充饥、止饿,解馋,过瘾很重要。中国传统用火做饭,古中医的食疗学用火用水非常讲究。

春天吃嫩芽绿叶,少吃肉,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道,逆者伤肝”。少吃肉,少吃酸,可偏辛辣。

夏天大热大汗,容易流失盐分,注意补充盐分。夏天要补充血肉有形之品,胃肠容易寒凉,夏天摸下肚子都是凉的,所以一定要吃温性的东西,所有的热气都蒸腾在体表。冰棍不是夏天吃的东西。

秋天吃水果,有什么吃什么,滋阴润燥。冬天吃实,坚果,须根的东西,地里能刨出什么吃什么,比如土豆、红薯、萝卜等,还有菜干。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营”和“养”有什么区别。营,需要刻意而为之,需要动用后天的意识,而养更多则是强调顺其本性、天性,所以春天叫“养生”;夏天叫“养长”;秋天叫“养收”;冬天叫“养藏”。不管是谁,都要先爱惜自己,然后才能有能力去帮助和照顾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他人。

营养要以人本能的需要为基础,营需要学习,养需要忘我。因此,我建议大家每天能站站桩、静静心,恢复一下本我,恢复一下本能,找回自己的感觉,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营和养的目的了。

《与自己和解:如何活得通透自如》

作者:大卫·J·利伯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频繁地生气、抱怨与他人发生冲突,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这本书全面、综合地审视了愤怒的潜在情感、身体和精神上的原因,以及读者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永远不会再生气。利伯曼是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领域公认的领导者,这本新书可以帮助全世界的读者。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要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可是,在这个处处充满焦虑的时代,想不发脾气都难。每当这个时候,你也许会用平时听到的方法,比如用力砸枕头,提醒自己生气无济于事;或者,深呼吸,从1数到10。可是,这些试图保持镇静的尝试,经常徒劳无功,只会让人心力交瘁,让人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

为什么看过很多书,学过很多道理,却还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因为那些教人管理情绪的书籍,往往充斥着一些空洞至极但根本没有用的口号。

如果我们想要保持镇静,其实就是让自己摆脱焦虑不安的状态。当我们苦苦挣扎是爆发还是隐忍时,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本性作战。有的人遭到小小的羞辱,就会大发雷霆,遇到一点小小挫折,就会溃不成军,感到一点失望就会小题大做;而有的人却能从容自如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沉浮起落,各种困境。他们的不同,其实在于看待事情的视角。一个小孩正在玩玩具,可玩具却突然坏了。对孩子来说,玩具就是他的世界,他会感到沮丧、难过、生气。可对孩子的父母来说,玩具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美国作家大卫·利伯曼的这部新书《与自己和解:如何活得通透自如》,从整体上全面揭示引发愤怒的原因,以及构成要素,并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学工具和策略,帮助读者重新调整视角,自觉忽略人生中的小事,即使遇到棘手的大事,也不会陷入暴躁的情绪中。读者会以最佳视角,看清当时真正的局面,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岁月中远行》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本书是俞敏洪老师近年来工作、生活和行走的感悟与思考,真实反映了他在世事变幻、人生起伏下的心路历程和深刻思考。

行走使人辽阔,阅读让人生释然。俞敏洪老师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学习适应变化,学习与变化共处,提升自己在变化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完本书,你将收获勇气和笃定,在有限的时空里,活出无限的人生精彩。

一行行的文字,既是俞敏洪老师记录生命轨迹的方式,也是一种对过往经历的自我萃取和沉淀。对当下的我们来说,这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

俞敏洪曾经说过,做东方甄选看世界,多半是为了自己,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如果把旅行和商业结合在一起,顺便又能赚点钱,那就再好不过了,于是才有了东方甄选看世界。

人生不过几十年,为了生存,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赚钱身上;真正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其实是奢侈的。

抬头看蓝天白云,望日出,看日落,静享时光流逝,既是奢华又是享受,片刻的驻足足以感动自己,一瞬间会觉得,原来生活还是挺美好的,人间值得。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走过,走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生命既在岁月中成长,也在岁月中流逝,我们短暂的一生,如果不能享受春华秋实,山川河流,总觉得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遗憾,于是就有了背上行囊即刻出发的冲动。

大美河山,尽收眼底,去泰山看日出日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去长江看一望无际的海洋,会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叹;去西藏看布达拉宫,会有一种空前的安静和祥和,去重庆吃一顿火锅,会能感受这座山城的热情和豪爽。

生活,工作,生命,就这样未经我们同意就来到了我们的人生,从此开始了这个世界的旅程,每一站都有人上车,也都有人下车,生命来来往往;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或山川或河流,驻足窗外,人生的列车一直向前,从未停止。

生活也是如此,最美的风景总在下一站,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出发去远行,去感受自然的瞬息万变,四季更替;

生命也是如此,最精彩的故事总在人生的路上,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远行,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进京打工的祥子的梦想,就是挣出一辆车,属于自己的一辆车,就像一枚能够彰显地位的徽章。他早出晚归,奋力拼搏,人生犹如开了挂一般,终于用九十六元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时运不济,车被当兵的收缴充公了。

从当兵的手下逃出来的祥子,顺手牵了几匹骆驼。卖了骆驼,回到“人和车厂”,他拼了命,一门心思地想再买一辆车,他说:“不这么拼,几儿能买上一辆车?”此后,虎妞设计嫁给了祥子,虽然过上了从来没想到的安稳日子,祥子却控制不住想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愿望,而后虎妞用手里的钱买下了隔壁二强子的车。一场大雨,祥子病了,落下了病根。祸不单行,虎妞难产,祥子不得不卖了车安置虎妞和那未出世的孩子。

“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来,我一定来!”这是祥子对“红颜知己”小福子的承诺,但是小福子没有熬到祥子出人头地,便吊死在白房子后面的树上,祥子也成了“个人主义的没落鬼”。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儿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龙观自然漫步》

作者:张海华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龙观地处四明山东麓,是四明山东大门,以山水优美著称。《龙观自然漫步》以漫步式的轻松笔调为读者呈现龙观地区的自然生态之美,涉及的物种包括野花、野果、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鱼类、兽类等。作者多年来徜徉在龙观的自然秘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步于那些群山之中的古道、古村、峡谷与溪流,用镜头记录那里多种多样的野生动植物,亲近这些不会说话的有灵万物。本书既是对龙观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呈现,可以看作“四明山自然笔记”的简略版,也可以将这一地一域的自然生态视作生物多样之美的样本呈现。

随书附赠一份《龙观常见野生动植物》小册子,呈现200 多个物种的照片及相关信息,方便读者在自然探险中随身携带或翻阅查找相关生物。

多样之美在龙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这几句话,可谓对龙观乡自然环境的好注脚。

龙观乡,旧属宁波鄞州区,近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划入海曙区,目前是海曙区的乡建制区域。她地处四明山东麓,以山水优美著称,离宁波市中心仅35 公里。也就是说,出市区后,只需半个多小时车程,即可到龙观的四明山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龙观”这个名字,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位高僧游历到此,问当地人:“此为何地?”答曰:“观龙。”高僧云:“世上哪有‘人观龙’,应该‘龙观人’才对啊!”因此,地名才由“观龙”改为“龙观”。我推测,高僧的意思是,龙乃代表上天的神秘高贵之物,自可俯视天下众生,但岂可轻易被人所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U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