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祈耀年宣布卸任,重选董事遭16%反对票,引起市场广泛热议,显示分拆倡议“博弈”或仍持续。
事件起因是,今年4月末,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已通知董事会决定卸任,这令市场颇为意外。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几天后的5月3日,在汇丰控股股东周年大会上,相关投票结果显示,投资者在股东大会投下的票中有约16%反对祈耀年成为董事。
汇丰报告称,考虑到约一半的出席率,这相当于中国平安在该行的持股比例。记者查阅汇丰控股公布的相关公告发现,“重选祈耀年为连任董事”这一决议案的反对票数占已投票数的16.07%,这也是此次汇丰控股股东周年大会上,关于人事任免决议案中,反对比例占比最高的一项。
业内猜测认为,中国平安向汇丰以祈耀年为首的汇丰管理层投下了抗议票。
5月6日,汇丰控股公布了董事会成员名单,其中祈耀年为执行董事。
对于上述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向中国平安求证,截至发稿前未。也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表示“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对此不予评论”等。
而之所以此次投票结果引发广泛市场关注,主要源于近年来平安与汇丰控股关于亚洲业务的分拆“博弈”。记者了解到,此前,祈耀年明确反对汇丰分拆亚洲业务,认为保持国际银行地位是提高回报的正确方式。
“重选祈耀年为连任董事”这一决议案的反对票数占已投票数的16.07%
关键人物遭遇高反对票,分拆“博弈”还在继续?
约在一年前,即2023年4月至5月,汇丰控股与中国平安关于汇丰亚洲业务战略重组的博弈,便是市场的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中国平安是汇丰控股的第二大股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平安通过平安资产管理持有汇控的16.55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的8.00%,略低于BlackRock8.27%的持股比例。
早在2022年4月,中国平安便要求汇丰将亚洲业务分拆,其理由包括:分拆将产生250亿至350亿美元的额外市场价值,释放80亿美元的资本需求;该银行的组织结构或已不适应当前的地缘关系等。
“为从根本上提升汇丰的市场竞争力,助其改善业绩、提升价值、把握亚洲增长机遇,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在2023年4月18日,平安资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勇在一份声明中明确表示。
然而,汇丰对平安的分拆呼吁持反对意见,称重组的成本和风险太大。其此前曾在公告中回应称,“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
在汇丰是否分拆亚洲业务这一决议上,双方出现了分歧。
去年5月汇丰控股股东大会上,平安汇丰分拆“博弈”暂时告一段落,其阶段性结果是:有关分拆重组亚洲业务以及定期发息的议案经股东投票后均被否决。
当时,尽管上述两份提案得到部分小股东与平安资管的支持,但大多数股东还是选择了反对,反对票占已投票数的约80%。在上述股东大会后,平安资管发布声明表示,“我们尊重汇丰股东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建议汇丰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开放的心态听取股东的建议,并改善他们的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公司价值。”
记者了解到,祈耀年在任期间,对汇丰分拆亚洲业务持不认同意见。包括祈耀年在内的汇丰董事会此前明确表示,“汇丰不能支持或向股东推荐这些由平安建议、涉及改变集团结构的方案。”
无意分拆亚洲业务,汇丰仍“加码”中国市场
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汇丰控股税前利润增加133亿美元至303亿美元,税后利润增加83亿美元至246亿美元,收入增加154亿美元至661亿美元,增幅为30%。
财报显示,2023年,汇丰集团持续在多个市场推动利润地区多元化,其中,中国内地、印度及新加坡市场均分别为集团贡献利润超过10亿美元。
向前追溯,2022年,亚洲区的税前利润占比高达78.30%,欧洲区则是录得税前亏损。2015年至2020年期间,汇丰约75%或以上的税前利润均来自亚洲区业务;而欧洲区则连续五年录得税前亏损。
基于亚太地区的市场前景,不仅无意分拆亚洲业务,汇丰更是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2023年10月,汇丰宣布收购花旗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截至2023年8月,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约为36亿美元。
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此前明确表示:“中国市场是汇丰在亚洲地区成为领先财富管理机构的关键所在。此次投资着力于进一步扩大集团旗下银行端的财富管理业务规模。”
2024年4月10日,据媒体报道,马励涛还透露,该行正计划加速在中国内地的财富业务扩张。到明年年底之前,相关员工人数有望增加近一倍。自2021年起,汇丰在内地的项目“聆峰”已聘用约1700名财富经理,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增至1900人。此外,自去年7月重启印度私人银行业务以来,已聘请约50名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