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首页 > 聚焦 > 列表

4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降转增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

时间:2024-05-28 11:11:12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4716次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利润明显改善,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分行业看,1mdash;4月份行业增长面比1mdash;3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超七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仍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消费品制造业持续助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改善。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营收增加叠加1mdash;4月营收利润率较前值小幅提高,共同带动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由降转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有望逐渐向量价齐升过渡、营收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利润持续增长。

工业企业利润

同比由降转增

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3月份同比下降3.5%转为增长4.0%,增速回升7.5个百分点。

4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实落细、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工业生产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由3月份同比下降1.2%转为增长3.3%,增速回升4.5个百分点。于卫宁指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升幅度较大,有力带动企业盈利改善。

此外,从利润率看,1mdash;4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比1mdash;3月份进一步提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营收增加叠加1mdash;4月营收利润率较前值小幅提高,共同带动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由降转增。随着经济企稳复苏、供求关系改善,叠加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有望逐渐向量价齐升过渡、营收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利润持续增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需求方面,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深入实施,专项债发行提速,国内需求有望持续回暖,外需环境仍在继续改善,预计出口将在二季度继续保持同比正增长。价格方面,在国内外需求改善支撑下,2024年工业品出口价格指数大概率将实现温和修复,对企业利润的拖累趋弱。基数方面,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对二季度企业利润增速形成支撑。

装备制造业贡献最大

数据显示,1mdash;4月份,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增速比1mdash;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36.9%,延续快速增长态势。而采矿业受煤价下降、产量减少影响,利润同比下降18.6%,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于卫宁表示,1mdash;4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6.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7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其中,电子行业受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产品需求释放、产量较快增长推动,利润大幅增长75.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受造船订单快速增长、产品附加值提高等因素推动,利润增长40.7%;汽车行业产销均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利润增长29%。

据中银证券测算,1mdash;4月,设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的正贡献分别实现3.6和7.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明显回升3.3和6.8个百分点。中银证券首席分析师朱启兵在研报中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或是相关行业盈利提升的主要动力。

陈雳认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将推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带动相关行业利润持续提升。

不仅制造业,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长面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1mdash;4月份,有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占75.6%,行业增长面比1mdash;3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

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1mdash;4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平稳恢复。于卫宁指出,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1mdash;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4元,同比增加0.14元。这一指标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上升。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在研报中指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高位继续有所增加,地产拖累终端需求偏弱,反映出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记者注意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调查也显示,4月份,成本指数为112.6,与上月持平,处于8个分项指数最高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生产成本指数和人力成本指数上升。受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压力不减,企业效益状况总体仍不乐观。

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还指出,4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上月保持持平,但企业资产增速延续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回落态势,反映出微观主体主动加杠杆意愿依旧偏弱,尤其是私企和外企投资意愿仍待提振。

于卫宁表示,下阶段,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U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