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盘录像带,是一个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塑料盒。20世纪80年代,我买过一台日立录像机,与14英寸的金星彩电结为绝配,蜗居也兼了家庭影音室,只是影视资源一盘难求,《万水千山总是情》播放了千百次。现在日立不知何处去,即便还在,用的是VHS型录像带,手中的这盘外形小了很多。后来我还买了索尼摄像机,用的是8mm录像带,手中的这盘又大了。看不懂制式,几次欲扔又藏。忽然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了数据提取转存小店,专业设备很快解码了这盘VHS-C录像带,给了我们一阵惊喜。
视频中是二十七年前的春季,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紫红塔楼,赭黄墙体,那是一段我们在日月潭慈恩塔的履痕。画面颗粒感较强,但流畅不卡顿,屏中人举手投足,一笑一颦,让我们穿越到那时候的年轻和从容。重拾一段在脑海中已经消散的记忆,感叹岁月不居,因为尘封得太久,时间将陈年踪迹酿出了一桌微醺的回忆大餐。
看不懂的风景,需要有意探索追寻。数年前有朋友送我一张黑胶唱片。我没有黑胶唱机,平日听音乐用CD。然而,朋友赠我的黑胶,像是一条挂在衣架上的名贵领带,不时撩动我弥补残缺的完美主义强迫症,于是决定去买一台唱机。
也是一场隐藏在看不懂处的惊喜。且不说黑胶唱机操作仪式感满满,将沉甸甸的黑胶放入唱盘中,再把唱臂拎到唱片边缘,最后放下抬臂器,音乐即刻扬起;就说我更注重的音色,黑胶的广阔,醇厚,圆润,那种淋漓尽致的真实,让我觉得过去听CD似乎隔了一层什么。朋友送我的是一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限量版,唱片旋转出永恒的经典:长笛吐翠,双簧管明晰柔和,在轻盈飘逸的竖琴伴随下,小提琴脱颖而出,草桥亭畔,倩影成双,音符欢快描绘着梁山伯、祝英台的凄美爱情……尽管黑胶的失真是CD的数百倍,但人耳却觉得,二次谐波失真会带来更好的聆听感受。有人说,听黑胶唱片可以“修复”你的耳朵,诚哉斯言。
前不久看到一本书,封面上印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兴趣:你看不懂的世界,背后都是原理。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很多时候会限制自己的思维模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拥有更多的工具。其实在掌握和拥有之前,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有好奇心,想探索,去发掘,才能接近原理,获得惊喜。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总是以我们看不懂的方式展现,如果在这里驻留探究,涉足尝试,或许会看到一幅幅令人惊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