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首页 > 聚焦 > 列表

南财有数③|节后迁入人口稳居全国第一,广东为何“招人爱”?

时间:2024-03-06 23:17:01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7856次      

南财智库研究员 梁施婷

南财有数③|节后迁入人口稳居全国第一,广东为何“招人爱”?

为期40天的春运于3月5日结束。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24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完成4.8亿人次。另据统计,广铁集团累计到发旅客1.3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历年来最火爆春运,约占全国铁路客运量的29%。

另一方面,航空作为广东重要的春运通道也全面恢复至2019年水平。今年春运期间,广州白云机场计划起降航班超6万架次,比2019年提升近5000架次,预计接送旅客超910万人次,成为同期国内航班量最多的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也预计起降4.8万架次航班,旅客运输量将超660万人次,全面超越2019年前春运同期水平。

上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掀起广东消费、旅游的火热图景。最新数据显示,广东17.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无论是常住人口规模,还是节后迁入人口均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人口的流动释放了消费潜力,并且转化为产业动能。不过,南财智库研究员注意到,尽管已经升级成为四万亿消费大省,但消费对广东经济的支撑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广东最终消费支出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定在五成左右,对比全国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还有追赶的距离。

从经济发展长远角度考虑,广东要发挥消费引擎作用,缩小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至关重要,不仅要抓紧培育消费新业态,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的发展、收入的增长增强居民就地消费的能力。

全年旅游人次、收入两旺

广东偌大的人口量究竟来自哪里?

游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过去一年,广东文旅复苏走出“节节高”的趋势。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2023年五一小长假,广东省接待游客4546.1万人次,同比增长77.9%,较2019年同期增长18.6%。

2023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广东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386.2万人次,同比增长44.7%,较2019年增长1.6%。

到了2024年春节假期,广东省共接待游客高达7606.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68.4%,较2019年春节增长20.2%。

总体而言,广东省文旅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全年广东省共接待游客7.77亿人次,相较于2019年的5.32亿人次,增加了近2.5亿人次。

要知道,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达到54.07亿次和5.2万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0%和91%。广东在全国文旅消费尚未完全复苏的趋势下实现大幅增长,并且进入全国接待旅客人数前十位,实属不易。

广东文旅复苏靠什么?总结起来,广东把握住了跨境消费、下沉市场等消费新热点。

据统计,2023年,港人来深非现金支付交易3552.46万笔、金额达85.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45%、70.5%。深圳掀起了一波跨境消费热潮,并乘胜追击举办“港·潮流”购物节,带动辐射力强的品牌资源加速汇聚。

去年,深圳的“首店”魅力不断迸发,相继迎来老佛爷百货华南首店、前海山姆旗舰店、加拿大鹅华南首店、MAISON 21G等品牌首店、旗舰店。深圳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首店门店共计引进427家,同比上升33%,平均“一天一首店”。

随着广汕铁路、汕汕高铁等关键交通线路的顺利开通,大湾区城市人群与粤东西北文旅资源加速连接。截至目前,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省份。

自驾游、高铁游成省内游的主流方式,也助推文旅资源整合和有效联动。比如在今年春节假期,下沉市场迎来强劲回暖,成为激发假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潮州跻身全国十大“满房”目的地;惠州惠东县住宿订单量位居全国县域前十;佛山景区门票预订同比去年增2倍以上。

从大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越是经济盘子大,越需要消费作为基本盘来支撑、稳定经济大盘。

比如在2022年10月,东京相继取消对海外游客的入境管制和对大型公共活动的限制后,日本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平均每位国际游客的消费为21.2万日元,比2019年同期的游客平均花费高出44%。

2023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元,占全国总市场的10.11%。不过,广东消费提振仍面临复苏的曲折,比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尽管实现大幅上升,但人均消费却有所下降。2023年广东省的旅游人均消费约为1222.65元,比2019年同期的4707.83元减少超过3000元。

从整个经济结构来看,消费对广东经济的支撑仍有挖掘的空间。对此,广东提出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

在文旅方面,2024年广东旅游业目标接待游客量要突破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今年纳入广东省发改委统计的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共37个,全年计划投资89.26亿元,重点旅游项目包括清远长隆森林度假区、中山华侨城欢乐海岸等。

南财智库研究员认为,居民消费潜力正加速释放、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增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方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关键,广东还需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和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

产业实力助“流量”变“留量”

“人气”带来活力、财力,也是广东走向发展长红的实力。

2月15日17点13分,从贵州桐梓站出发的D1831次列车载着600余名贵州籍务工人员抵达广州南站,顺利返粤开工。这是广东省人社厅和贵州省人社厅共同打造的全国首趟返粤专列。

今年,广东将有24列务工专列,预计运送1.5万人抵粤,预计帮助九成以上在粤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作为广东省的制造业重镇,东莞、佛山企业在春节后快速复工,制造业工人返城就业引起投递热潮。智联招聘《2024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春节假期后,东莞、佛山人才以55.4%、40.1%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位列全国城市前两位,广州也以19.1%的同比增速进入前十。

从薪资来看,广东共有5个城市招聘薪酬过万:深圳12589元/月、广州10976元/月、珠海10606元/月、东莞10333元/月、佛山10298元/月。学术/科研、工业自动化、互联网/电子商务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大省。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2亿关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首次突破8%。随着人口数量和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将有力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从区域看,广东人口广泛集中珠三角,从2017年开始,珠三角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达60.44%,2022年达到61.86%。其中,广州、深圳、东莞是目前省内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城市,达到我国超大城市规模,佛山则是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特大城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不仅人多而且年轻。

从人口结构上看,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珠三角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是最高的,劳动人口占比优势明显。在城区15-59岁的人口占比中,东莞以81.41%位列第一,深圳以79.59%排名第二,广州、佛山均超过74%,代表着城市的吸引力和潜力。

另外一个数据也证明珠三角有多“年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中,深圳5.33%、东莞5.47%、佛山10.52%、广州11.41%,珠三角四地60岁以上人口比值相比其他超大、特大城市最低。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茂名、惠州两个城市在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量明显。2022年,茂名常住人口数量则达到623.82万人,超越揭阳成为广东人口第6大城市。

惠州在过去10多年,常住人口数量超越了汕头、揭阳成为广东人口第7城。2022年,惠州常住人口数量达到605.02万人,比2010年的460.11万人增加144.91万人。

这些城市背后无不反映着,产业发展是人口留下来的重要因素。除了四大万亿城市之外,惠州是目前省内最接近万亿的“种子选手”,并且在2023年初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万亿目标。

南财智库研究员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广东城镇化的潜力板在于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广东应把握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到消费层面,广东应挖掘粤东西北的特色优势,丰富消费市场供给,与珠三角区域形成特色鲜明、互相补充和引流的梯次消费体系。例如,在去年的“双十一”,汕头的纺织服装、玩具创意、潮汕美食,阳江的预制菜,廉江的电饭煲借助电商优势,飞向全国。

未来,粤东西北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打造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体系,引导本土劳动力就地就业、就地消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U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