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流通、优化升级的意见》以来,市场参与者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但面对产业金融这块硬骨头,如何真正注入活的金融之水,突破传统瓶颈问题,强化链条,通过稳小微助力经济复苏,挑战依然突出。
在9月21日举行的2022 JD.COM供应链金融科技峰会上,JD.COM科技发布了全新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战略,给出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解决方案——通过“智能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双链联动”模式,向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带动实体产业实现“联动+联网”,助力核心企业。
“双链联动”不仅仅是理念的创新,还将逐步带动供应链行业的场景创新、流程创新乃至要素创新。在市场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带来的“纵横融合”数字化进化,不仅能提升核心企业的竞争力,还能提升其平台属性,使核心企业进化为“新物种”,以应对新时代的市场挑战。
探究:如何突破四维瓶颈?
临近“十一”假期,江苏淮北龚勋烟酒商行迎来了采购旺季。长期以来,随着采购量的增加,作为规模有限的二级经销商,大量的预付款和后端资金销售的延迟对商家资金链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其实白酒行业的特点在国内行业中是非常典型的——有原料供应商,有包装设计服务供应商等。在上游和大量的分销商系统在下游。一家小型烟酒商行的问题,也折射出国内供应链上千万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焦虑——如何让金融机构快速准确地评估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价值,从而获得便捷的融资,扩大经营。
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本应是连接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重要枢纽的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张牌。部门统计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9.5天,较2011年增加19.7天。这个问题在今年上半年更加严重。到今年7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已提高到54.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7天。
JD.COM集团副总裁、JD.COM科技金融科技集团总裁李波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当前供应链金融体系在点、线、面、体四个维度上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和瓶颈。
从上看,主流供应链金融模式过于依赖核心企业作为“链主”服务上下游,而核心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或条件共享其交易链中的数据;从条线来看,对核心企业信用确认和信用评估能力的多重依赖,导致金融机构更愿意在核心企业上游做保理融资或信用流通业务,而下游经销商的购买融资会因为没有核心企业增信的担保而等同于信用融资,缺乏推动的意愿和能力。
供应链行业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化松同意这一发现。在他看来,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努力进行全行业的转型。“目前供应链连接的两端——企业端和资金端都有优化的空间。在产业端,模式仍然是在核心企业的信用循环上做文章,而资本端的主流模式仍然是借贷,数字技术的引入仍然是主体的画像,没有跳出传统。”
在更广的维度上,供应链商流、物流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分属不同主体,难以统一汇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个典型的困境是,“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整合‘四流’数据。即使可以聚合单个供应链的‘四流’信息,不同的产业链也无法‘交联’,更多维度的行业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没有连接和整合,导致金融机构在最终的信贷环节缺乏风险控制的依据。”李波说。
以上种种也使得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各方之间难以建立良性的协调机制,难以点连成线,线连成网,进而构造出一个“体”。
作用重要,痛点突出。自前述八部门《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见》出台后,要求行业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整合供应链领先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供应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的金融解决方案。
破题——先定链再合并,双链联动
金融行业生机勃勃,顶层设计方向明确,市场参与者探索意愿上升。
基于多年的实践,2022年初,JD.COM科技正式将“供应链金融技术”对外科技输出列为“必赢之战”,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JD.COM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一直以来,金融科技在零售和消费端的渗透实践较为深入和成熟,而对于工业端的探索则是市场公认的硬骨头,深耕者寥寥无几。根本原因还是金融融入行业门槛高,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因为是金融,是金融,所以无法真正扎根实体。
一个市场共识是,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产业数字化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是蹩脚的实现。在李波看来,要想真正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需要转变思维和玩法,跳出金融思维去做金融——首先基于你对产业的理解,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互联网连接,然后再加入金融科技完善供应链金融,这才是解决之道。
敢于啃“数字产业”这块硬骨头,源于京东。COM的工业数字智能供应链积累。截至目前,在JD.COM自营商品超过1000万SKU、用户超过5.8亿的基础上,采购自动化率达到85%,库存周转天数降至近30天。物流运营1400多个仓库,总仓储管理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全国94%的区县、84%的乡镇可实现当日或次日送达。
在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中,自2013年首款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东鲍贝上线以来。COM的自营供应商,JD.COM科技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逐步走出JD.COM,与金融机构合作,陆续推出采购融资、动产融资、仓单融资、企业支付、票据平台等多种服务于链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在李博看来,京东。COM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脱胎于此,可以是左手科技,右手产业——解决问题的“数字智能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双链联动,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平台典范。
在实践中,数字化供应链技术的效率已经开始显现。据了解,JD.COM科技帮助顾靖集团搭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了前述淮北烟酒公司经销商面临的融资困境。平台包括上游供应商融资管理系统、下游经销商业务系统、二批终端业务系统、票据服务系统等场景的金融服务,帮助酒企接入外部和内部系统数据,实现现有业务管理系统的整合,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实现相关接入、反欺诈和量化定价。
网络——建立一个“分散”的生态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有多个相关方的复杂网络,破题者需要找到自己的明确定位,才能真正撬动多方参与的意愿。
JD.COM科技在介入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时,选择了“搭建平台”的策略,只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由产业和金融机构实际运作供应链金融业务。
他进一步透露,在这些业务系统的底层,是整个JD.COM集团在零售、物流、工业、健康、金融、城市、生产开发等服务场景中锤炼出来的所有数字智能系统商城、电子招投标和能力。是一体的。其中,与供应链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的有供应商管理系统、C2M反向定制、产业互联平台、仓储网络优化、智能物流、数字化仓储、全渠道绩效体系等,服务于上下游数字化智能采购、RD和生产的企业。
周军认为京东最大的优势。COM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在于,基于JD.COM内外生态能力的多元化,可以整合其他生态能力,并被其他生态能力整合。在京东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核心技术能力的支持下,JD.COM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不仅能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服务能力,还能与JD.COM集团内部零售、物流、健康、工业品等生态事业群和事业部,以及其他生态第三方合作伙伴形成合力,整合供、采、销、储等一系列场景的供应链、仓储、交易平台、金融科技等能力。这是
供应链金融科技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多方参与。只有充分激发协同效应,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不仅可以由单个企业发挥作用,也可以由多方发挥作用,为产业协作提供基础。并不是某个核心企业起决定作用。
据周军介绍,JD.COM供应链金融科技搭建了一个3+N3的一体化平台,其中3为平台连接的出资方、企业、政府,N为包括JD.COM在内的参与者,为平台提供能力和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叠加行业各方能力,更是通过生态联盟的共建,链接所有参与者,为各方提供互动机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形成立体效应,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格局。JD.COM科技希望与平台生态的参与伙伴一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一方面可以帮助行业提升供应链效率,带来新的供应链活力,最终体现为核心企业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其次,依托今年JD.COM科技首届生态合伙人大会上发布的亿营收计划和JDT PLUS合伙人遴选计划,JD.COM供应链金融科技将重点支持和帮助10家合伙人增收1亿元,20家合伙人增收5000万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JD.COM科技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ISV等各方建立了供应链金融科技生态合作联盟,打造共赢生态。此外,JD.COM科技还携手行业协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代表,发起“强链助小微”倡议,倡导行业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更加开放地共享交易链条中的数据,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共建产业互联网。通过全面合作构建信任机制,打破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持续推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