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上午,湖南宜章第九中学1913班的学生上了一堂相关的历史课——探索新航路。历史老师张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课本课文中探索航海大冒险的故事与新时代的载人飞船信息进行了对比。突然,两个不同时间的屏幕激活了课本和教室,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将历史教材以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声声传情地演唱,甚至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历史遗迹中去亲身体验...三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张用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带领学生筑梦。
利用历史资源,让学生贴近历史情境。张立足县内“红色教科书——湘南暴动纪念馆”和“活教科书——活老革命”的本土资源优势,创新性地主持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红色宜章”。首先,她安排学生阅读了《湖南历史故事》、《楚越频道-宜章》、《宜章红色故事》等相关书籍,并参观了邓中夏故居和湘南起义旧址。然后,她带领学生在光荣院学习唱红歌,祭奠革命先烈,看望革命老区。她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帮助同学们回忆起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湘南起义纪念馆、邓中夏故居等地战火纷飞的希望与辉煌。
这些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形成了几个学习历史的兴趣小组。他们已经主动上山进村,过红军桥,走红军街,看红军田,写红色作文。“这次活动之后,比读十年书都强!”“纸上谈兵太浅,一直不知道怎么做!”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的感受。
寓教于游,润物无声。这堂生动的实践课获得了2010年省教学竞赛一等奖。"历史课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张李珊一头扎进宜章的红土地,一次次爬上齐天岭的第二高峰,感受萧克将军“荡矛冲天”的壮阔景象。她夜以继日地烹饪乡土教材,让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更加真实,从而过滤出课堂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思想,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让他们热爱、学习、努力学习。
深入历史课,把业余时间花在自我成长上。为了上好一堂历史课,张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编写教案,自制教具,不断寻找适合现状的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制作了100多个多媒体课件,编写了100多个指导学生的教案,编写了4万多字的分门别类的读书笔记。她积极参加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种培训,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致力于开创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小组习得式教学等教改实验,勇当教改带头人。
除了教历史,张还担任的班主任。张李珊有一句口头禅:“没有文化的家庭是走不远的家庭。”她从历史故事中,引导学生从朝代更替、国家兴亡,走进班级文化建设。在她心目中,班级就是一个家,最底层是制度管理,最高层是文化管理。她引导孩子,家是表达感情的地方。作为家人,每个人都要时刻想着家,与家人共患难,同甘共苦。
30多年来,张认真掌握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逐一进行引导,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她总是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用信任建立学生的自尊,帮助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